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进行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患者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和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慢阻肺是可以预防、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慢阻肺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
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
肺功能检查是目前判断气流受限公认的客观指标,对慢阻肺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等均有重要意义,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
慢阻肺患者定期随访肺功能检查有利于尽早识别慢阻肺患者疾病进展速度和评价管理效果。建议轻度、中度慢阻肺患者每年检查一次。重度以上患者需每6个月检查一次。
肺功能检查并非人人可做
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
治疗慢阻肺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支气管扩张剂是慢阻肺治疗的核心药物,包括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茶碱等。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少肺动态过度充气,缓解气流受限,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重度和极重度慢阻肺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症状频繁急性加重,用支气管扩张剂仍不能控制的,可联合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
止咳祛痰药可使痰液黏稠度降低,促进痰液排出,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
手术治疗:部分患者可通过肺减容手术或介入方式来减少肺残余量,缩小肺部容积,降低肺部阻力,让膈肌和胸壁正常参与到呼吸运动中,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呼吸康复训练要做对
呼吸康复可以延缓疾病进展、减轻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慢阻肺患者的重视,已经成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该选择哪种适合自己的康复训练方法,又如何确定合理的运动强度呢?
若患者有气短气促的困扰,可尝试以下呼吸方式。
腹式呼吸
缩唇呼吸
若患者自觉体力下降,可尝试以下运动。
有氧运动包括步行和骑功率自行车。
步行时,心率应维持在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80%。每天至少步行20分钟,不超过1个小时。步行距离由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进行计算得出(推荐步行距离=6分钟步行试验测得的距离/6分钟×(20-30)分钟×(60%~80%))。每周至少训练5次。
骑功率自行车有利于提高心肌与呼吸肌的训练。功率自行车的阻力值一般由心肺运动试验的结果而定,循序渐进。训练时间至少20分钟,最长不超过1小时。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60%~80%,每周至少3次。
无氧运动包括上肢训练、核心训练、下肢训练等,建议在专业康复科医生评估指导下完成。
除了适度锻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合理饮食、均衡营养,远离粉尘、戒烟戒酒,遵从医嘱、规律用药、定期随访,接种肺炎疫苗、流感疫苗,保持良好的心情。
慢阻肺是可防可治的慢性气道疾病,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提升对慢阻肺的大众认知度和关注度,推进慢阻肺病规范化诊疗与全病程管理,让更多的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 胡莉娟 汤欣怡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 江孙芳
策划:谭嘉 王宁
编辑:刘洋
来源:健康中国